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确保到2020年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完成对人民的这份使命和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6年时间,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减少了8000多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着重要兜底保障作用的民政部门,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提供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这四位民政厅厅长谈了谈他们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看法、观点,展现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社会责任与民生情怀。 近年来,福建省民政厅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勇于担当作为,着力完善落实惠民政策措施,积极实施脱贫扶贫工程,民政领域各项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日前,记者专访了福建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池秋娜。 记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福建省民政厅对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如何部署? 池秋娜:我们研究制定了《福建省民政领域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对全省民政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印发《2018年社会救助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力度;会同省委编办等8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八条措施的通知》,对低保制度作出进一步完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出型贫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从家庭收入豁免、刚性支出扣除、重残单人保、延保渐退、审批程序简化等方面完善支出型贫困家庭低保政策;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标准和时效,着力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会同省扶贫办下发《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明确帮扶重点对象、参与重点领域,推动社会扶贫深入开展。会同省公安厅等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加快农村留守老年人摸底和建立巡访、关爱服务制度。 记者:具体实践中,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福建省民政厅实施了哪些具体的惠民项目,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实惠? 池秋娜:实施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程。完善支出型贫困人口低保政策,着力推进各地落实《关于进一步增强低保制度惠民实效六项措施的通知》,强化对因病、因残致贫等特殊人群的兜底保障。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发展,加强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截至2018年底,全省78个县(市、区)已全部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全省累计发放救助资金27.46亿元。 实施老区村扶持建设工程。发挥省革命老区扶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有效对接国家扶持老区发展各项政策。配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老区优先、适当倾斜”要求。下达中央财政老区扶贫专项资金3000万元、省级财政老区发展专项资金1210万元。 实施社会力量挂钩帮扶工程。牵头组织“百会联百村”等活动,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挂钩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支持慈善组织开展贫困家庭帕金森患者、唇腭裂患者、先心病患儿医疗救助和贫困乡村健康饮水等慈善项目,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精准帮扶。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省社会组织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2亿元,14.6万困难群众从中受益。 实施养老事业补短板工程。加大贫困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安排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建设47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23所农村幸福院,下达补助资金6191万元。下达1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乡镇敬老院床位达标省级奖补资金1524万元,用于支持设施改造和运营补助。优先支持建宁、泰宁、宁化、连城、长汀等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下达试点补助资金2715万元。目前,全省已有60个县(市、区)建立并运行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巡访制度。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已有18个县建立巡访制度,占比达78%。 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程。全省4.78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全部落实监护责任,实行实名制登记并加强动态管理。健全完善县、乡(镇)、村(居)三级关爱服务网络,推动实现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全覆盖。制定省级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关爱示范标准,截至2018年底,已确定40个家园关爱示范点。 实施贫困残疾人福利保障工程。2018年提高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累计发放补助金7.3亿元,惠及困难残疾人32.2万人、重度残疾人36.5万人。 记者:福建省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集中在山区,那些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在脱贫攻坚倒计时的关键时刻,福建省民政厅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确保老区苏区“一个都不掉队”? 池秋娜: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 我们将牢记嘱托,立足民政工作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的主要职责,以加强民生兜底保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政策,多渠道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指导各地细化完善临时救助办法;健全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扶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坚持“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原则,完善扶建工作机制。针对1575个建档立卡老区贫困村,跟进分析研究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社会事业、村集体收入等方面的状况及脱贫攻坚情况,推动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加大扶持力度,助力老区贫困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加强革命遗址维修保护利用,推动更多的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和老区专项资金用于红色遗址遗迹的修缮保护。健全社会组织帮扶项目与帮扶需求对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民政系统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记者日前采访了山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先运。 记者: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请问山东民政如何落实中央对脱贫攻坚的系列指示部署?采取了什么措施? 陈先运: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兜底保障工作作为民政脱贫攻坚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 2018年以来,先后5次召开厅党组会和厅长办公会,6次召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年人关爱保护及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等相关政策措施,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两个维护”,全力推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记者:山东省在脱贫攻坚中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先运:山东省不断完善兜底保障政策机制,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兜底扶贫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在2016年出台衔接意见基础上,2018年,联合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低保认定条件,将重病、重残等原因造成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拓宽了低保兜底保障范围,对于确保重病重残等特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17万人,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年4583元,各地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达到省定扶贫线以上。二是推动解决贫困人口临时性、突发性、紧迫性生活困难。联合省财政厅出台《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的意见》,临时救助标准由城乡低保标准的3-6倍提高到城市低保标准的6-12倍,实行急难情况24小时先行救助,小额救助乡镇直接审批。三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指导推动各地在县级建立“大救助”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各部门救助资源有效整合。 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组织开展省管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双百扶贫行动”,截至目前,70余家省级社会组织已展开行动,走进菏泽、临沂、聊城、泰安4市20个深度贫困县100余个贫困村与省选派第一书记进行对接,开展实地调研,研究专项扶贫行动及项目;围绕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开展了“急难救助”项目和“精准扶贫·慈善助残”项目。省慈善总会支出善款600万元,专项帮扶脱贫任务比较重的20个县(市、区),重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急难事项临时救助。 记者:农村贫困老人、孤儿、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山东省如何保障这部分群体的基本生活? 陈先运:近年来,山东省深入推进扶贫养老,全面提高农村贫困老年人供养服务水平。 一是着力提高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水平。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农村特困人员22.4万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5.7万人,集中供养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2.4万人,集中供养率达42%;全护理、半护理和全自理特困人员供养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1288元、8851元、7545元。二是着力完善农村老年人供养服务制度。建立了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将全省40多万名60岁以上低保老人纳入补贴范围,每人每年给予80元至380元的困难补贴。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若干意见》,重点为高龄、失能、空巢、独居等老年人提供生活援助服务。目前,全省已培育或引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200多个,建成农村幸福院1万多处。四是着力完善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同时,不断提高孤儿、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保障水平。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四类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省定最低标准分别提高200元,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400元、920元、500元。2018年,民政厅集中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核查,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方面,本着“发现一例,落实一例”的原则,主动对接当地教育部门,确保失学辍学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100%得到教育帮扶,形成了工作长效机制。 记者:在积极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如何防范与杜绝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隐患? 陈先运: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省纪委和民政部的部署要求,相继开展了全省民政领域“微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民政厅党组专门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部署会,组织全省民政系统集中力量搞好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坚决整治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以及贪污挪用民政扶贫资金等问题。加强制度机制防范,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低保公示体系;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提高了精准救助水平;部署使用了“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出台了购买救助服务的意见,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一次办好”改革,提高了监督管理服务水平。 广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卓志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广东省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抓好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切实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创新脱贫攻坚思路,为贫困人口构建一张强有力的保障网。 记者:加强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衔接是民政领域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广东民政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卓志强:近年来,广东省着力在政策创制和兜底保障上下功夫,有效加强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衔接。在政策创制方面,印发《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将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员纳入农村低保兜底保障;2020年底前,建档立卡兜底保障对象不纳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范围,确保稳定脱贫。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救助政策落实 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切实减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负担。在兜底保障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41.2万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123.9万人。农村月人均低保标准为600元,月人均补差为275元。全省共有特困人员约22.2万人,其中,农村21.6万人,农村特困供养标准年人均为11756元。2018年实施临时救助87622人次,救助水平达每人次1277元。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80%以上,全省共支出医疗救助金1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19万人次。 记者: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原则,请问广东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和成效? 卓志强:广东各级民政部门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一方面,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专业社工帮扶,2017年至今,以实施第一期广东社工“双百计划”为抓手,在粤东西北地区90个县区200个乡镇(街道)成立200个社工站,并依托社工站成立了200个乡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近1000名社工立足镇街,深入村居,以“社工+志愿者”的方式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慰藉等社会服务。 此外,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省级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助力“三区三州”等脱贫攻坚项目105个,受益贫困人口300多万人。 记者:农村贫困老年人、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是脱贫攻坚中的特殊群体,广东如何保障这部分群众的供养和护理服务? 卓志强:近年来,广东全面提高农村贫困老人的供养服务和养老服务水平。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农村特困人员21.6万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6.1万人;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达到当地低保标准的1.6倍,全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特困人员护理标准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30%、60%。同时,全力推进特困供养机构公建民营供给侧改革,着力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9.3%。 在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方面,联合省编办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的意见》,完善了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基层工作力量和救助机制。 记者:今年广东民政部门如何持续发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卓志强:一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做到应救尽救。扶贫部门审核认定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后,根据实际和对象困难程度,按不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补差水平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2018年5月起,在全省民政系统组织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全省通过系统新申请低保救助29.5万人,对在保对象随机复核76.2万人,主动协助12353户不能自主申请的困难家庭提出低保申请。今年,将指导各地重点排查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问题、工作作风问题、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等,督促指导落实整改措施,并建立健全专项治理长效机制。 三是健全完善扶贫数据资源共享。2018年以来,广东省民政厅积极挂接省目录管理系统,实现每日上传全省最新低保、特困数据,提供扶贫部门识别扶贫对象,协助省扶贫办推动扶贫数据互通共享平台建设。今年,争取进一步推进扶贫数据资源共享,为贫困人群提供更加便捷的救助服务。 四是深化实施“双百计划”。加强与省扶贫办的沟通协调,组织实施第二批广东社工“双百计划”项目;争取早日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统筹兜底性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广东省统筹兜底服务制度化、长效化。 五是继续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求,继续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志愿扶贫等行动。大力表彰在脱贫攻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营造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2018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上,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措施、最严的标准、最有力的行动,深入推进全区民政系统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确保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各项任务要求在全区民政系统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学庆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西民政部门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总体思路,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兜底保障作用,扎实推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记者: 围绕脱贫攻坚,广西民政部门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朱学庆:2018年以来,广西围绕脱贫攻坚,组织开展了多项重点工作,精准助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组织开展全区农村低保工作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结合“全区城乡低保精准救助活动年”工作要求,印发《全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对全区所有在享低保对象开展“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全面分析低保审核审批、动态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廉政风险点,建立完善精准识别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全面提高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有序推进低保对象与扶贫对象双向衔接,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把非建档立卡的低保对象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衔接,全区农村低保平均标准稳定超过国家脱贫标准;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资金投入力度,2018年全区筹措下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75.02亿元,全区城乡低保平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每人每月405元和200元;加强低保数据与扶贫对象数据的衔接。 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发挥“低保兜底五个一批”作用,确保到2020年全区现行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把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稳步推广低保审批权限下放乡镇改革的经验做法。 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特困供养政策,全区各地按照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落实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费,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30%的标准分别落实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费,确保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规范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细化明确临时救助对象范围和类别,依据分类分档原则制定救助标准。2018年全区共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5亿元,实施临时救助13.6万人次,彰显了临时救助制度的“兜底”作用。 发挥全区核对信息平台作用,做到“凡进必核”。同时,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 记者:如何提高基层便民、惠民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工作的效果。广西民政部门是怎样破解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的? 朱学庆:为破解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低保政策便民、惠民服务水平,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以来,自治区民政厅在部分县(市、区)逐步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街道)改革,让乡镇(街道)“权责一致”,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2018年已有48个县(市、区)推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低保审核审批,县(市、区)民政局负责低保救助资金的发放和监管。 社会救助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完善优化。把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细化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下发《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 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逐步加大购买服务力度,确保社会救助工作事有人办,经费有落实。 记者: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的一年,广西民政如何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朱学庆:2019年,广西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民政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统领全区社会救助工作,精准确定兜底保障对象,筑牢困难群众民生底线。 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通过低保制度兜底保障“五个一批”、建立健全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有力保障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稳妥启动城镇贫困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出台城镇贫困群众脱困解困政策,到2020年稳定实现城镇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 通过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推进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等,切实解决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内的城乡居民遇到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发挥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报
编辑:吴 双